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处理
kaiyun官网经肾丢失 :尿崩症、使用高渗葡萄糖溶液、甘露醇等药物 肾外丢失: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、大面积烧伤丢失低渗液 水向细胞内转移:特殊情况下细胞内小分子物质增多
高渗性脱水 临床表现 ➢ 轻度失水:当失水量达体重的2%~3%时,渴感中枢兴奋,刺激抗利尿 激素释放,水重吸收增加,尿量减少,尿比重增高。如伴渴感减退, 可发生高渗性失水 ➢ 中度失水:当失水量达体重的4%~6%时,口渴严重,咽下困难,声音 嘶哑;有效循环容量不足,心率加快;皮肤干燥、弹性下降;进而因 细胞内失水出现乏力、头晕、烦躁 ➢ 重度失水:当失水量达7%~14%时,脑细胞失水严重,出现神经系统 症状如躁狂、谵妄、定向力失常、幻觉、晕厥和脱水热。当失水量超 过15%时,可出现高渗性昏迷、低血容量性休克、尿闭及急性肾衰竭
临床表现 ➢ 轻度失水:当每公斤体重缺钠8.5mmol(血浆钠130mmol/L左右)时,血压
可在100mmHg以上,病人有疲乏、无力、尿少、口渴、头晕等。尿钠极低 或测不出 ➢ 中度失水:当每公斤体重丢失钠在8.5~12.0mmol(血浆钠120mmol/L左右) 时,血压降至100mmHg以下,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肌肉挛痛、手足麻木、 静脉下陷及直立性低血压。尿钠测不出 ➢ 重度失水:当每公斤体重丢失钠在12.0~21.0mmol(血浆钠110mmol/L左 右)时,血压降至80mmHg以下,出现四肢发凉、体温低、脉搏细速度等休 克表现,并伴木僵等神经症状,严重者昏迷
轻度脱水:相当于体重的2%-3% 中度脱水:相当于体重的4%-6% 重度失水:相当于体重的7%-14%
第三步 确定给药途径及速度 ➢ 补液途径:尽量口服或鼻饲,不足部分或中、重度失水者需经静脉补充 ➢ 补液速度:宜先快后慢。重症者开始4~8小时内补充液体总量的l/3~1/2, 其余在24~48小时补完。具体的补液速度要根据病人的年龄,心、肺、肾功 能和病情而定 ➢ 注意事项:记录24小时出入液体量;密切监测体重、血压、脉搏、血清电解 质和酸碱度;急需大量快速补液时,宜采用鼻饲法补液,经静脉补充时宜监 测中心静脉压(120mmH2O为宜);宜在尿量30ml/h后补钾,一般浓 度为3g/L,当尿量500ml/d时,日补钾量可达10~12g;纠正酸碱平衡紊 乱
该患者为高渗性脱水,但治疗上仅补充葡萄糖溶液,而未及时 补充钠,从而在治疗后发生了低渗性脱水
2、该患者的补液方案是否正确?应当如何补液 按“三步走”逐步得出补液方案:
(1)确定已丢失的液体量 根据公式: 丢失量=(实测血清钠-正常血清钠)*现体重*4
低渗性脱水 病因 补充水分过多:高渗性或等渗性脱水时补充水分过多,或只补水
肾丢失:过量使用排钠性利尿剂(、噻嗪类),肾小管中存在大量 不被吸收的溶质(尿素等),急性肾衰多尿期、酮症酸中毒
消化道丢失:呕吐、腹泻、胃肠引流(减压、造瘘)、肠梗阻 皮肤丢失:大面积烧伤、剥脱性皮炎 组织间液贮积:胸腹水的大量引流等
➢ 抗利尿激素代偿性分泌增多 ➢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(SIADH) ➢ 肾排泄水障碍 ➢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➢ 渗透阈重建 ➢ 抗利尿激素用量过多
➢ 水过多(water excess)是指机体摄入或输入水过多,以致水在体内潴留,引 起血液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的一种病理状态
➢ 水中毒(water intoxication)是指过多的水进入细胞内,导致细胞内水过多 ➢ 水过多和水中毒是稀释性低钠血症的表现
生物细胞的活动和代谢都必须在液态环境中进行 正常情况下,机体体液及其组分的波动范围很小,以保持体液容量、电解质、
2、该患者的补液方案是否正确?应当如何补液 第二步 定性-确定补液的种类
采用静脉给药,前8小时输注总量的一半,即3050ml,后24-48小时内输注 另一半
1、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? 2、该患者的补液方案是否正确?应当如何补液?
治疗前:高渗性脱水 ① 病因∶有呕吐腹泻的病史(经消化道丢失体液) ② 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∶发热、口渴、尿少、血压110/80mmHg,汗少、
临床表现 脱水外貌 口渴 肌肉孪痛 精神状态 体温 血压 尿量 尿钠 血钠 血液浓缩 血浆渗透压 失水、失钠与血浆浓度
➢ 严密注意每日出入液量,监测血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 ➢ 积极治疗原发病,避免不适当的脱水、利尿、鼻饲高蛋白饮食等 ➢ 已发生失水时,应依据失水的类型、程度和机体情况,决定补液方案 三步走 ➢ 第一步 定量-确定补液总量 ➢ 第二步 定性-确定补液的种类 ➢ 第三步 定速度-确定补液的速度及给药途径
分类:根据水和电解质(主要是Na+)丢失的比 例和性质分类: ➢ 高渗性脱水 :失水>失钠 ➢ 等渗性脱水 :水与钠等比例丢失 ➢ 低渗性脱水 :失水<失钠
第二步 定性-确定补液的种类 ➢ 高渗性失水:补水为主,补钠为辅。经口、鼻饲者可直接补充水分,经静 脉者可补充5%葡萄糖液、5%葡萄糖氯化钠液或0.9%氯化钠液。适当补钾 及碱性液 ➢ 等渗性失水:补充等渗溶液为主,首选0.9%氯化钠液,但长期使用可引起 高氯性酸中毒。0.9%氯化钠液1000ml+5%葡萄糖液500ml+5%碳酸氢钠 液100ml的配方更符合生理需要 ➢ 低渗性失水:补充高渗液为主。宜将上述配方中的5%葡萄糖液500ml换成 10%葡萄糖液250ml,必要时可再补充适量的3%~5%氯化钠液
补液量(ml)=[(实测血细胞比容-正常血细胞比容)]/正常血细胞比容]*体重(kg) *200
第一步 定量-确定补液总量(已丢失量继续丢失量) 2.继续丢失量 • 生理需要量(约1500ml/d) • 继续发生的病理丢失量(如大量出汗、肺呼出、呕吐等)
渗透压和酸碱度等的相对恒定 炎热、高温作业、剧烈运动、某些疾病、创伤、感染等因素可引起机体内外
环境发生变化 如机体代偿则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,若失代偿则引起体液的代谢紊乱,造成
体液中的溶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类。 细胞外液的主要电解质有Na+、Cl-、HCO3 -;细胞内液的主要电解质有K+和HPO42-
失水的处理 第一步 定量-确定补液总量(已丢失量继续丢失量)
1.已丢失量 (四种计算方法) • 依据血钠浓度计算 (适用于低渗性脱水)
诊断 根据病史,结合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,一般可作出诊断 同时应判断
➢ 水过多的病因和程度(体重变化、出入水量、血钠浓度等) ➢ 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心、肺、肾功能状态 ➢ 血浆渗透压 应注意与缺钠性低钠血症鉴别。水过多和水中毒时尿钠一般大于20mmol/L,而缺钠 性低钠血症的尿钠常明显减少或消失
➢ 起病急,精神神经表现突出,如头痛、精神失常、定向力障碍、共济失调、癫痫 样发作、嗜睡与躁动交替出现以至昏迷。也可呈头痛、呕吐、血压增高、呼吸抑 制、心率缓慢等颅内高压表现
慢性水过多和水中毒 ➢ 当血浆渗透压降至240~250mOsm/L(血钠115~120mmol/L)时,出现头痛、嗜睡、 神志错乱、谵妄等神经精神症状;当血浆渗透压降至230mOsm/L(血钠 110mmol/L)时,可发生抽搐或昏迷。血钠在48小时内迅速降至108mmol/L以下 可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或死亡
皮肤粘膜干燥 ③ 实验室检查∶血清钠155mmol/L,血浆渗透压320mmol/L,尿比重
治疗后:低渗性脱水 1·病因∶高渗性脱水后只输注葡萄糖溶液,而不补充钠 2·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∶眼窝凹陷、皮肤弹性下降、头晕、肌无力等症状。 浅表静脉萎陷,脉搏110次/分,血压72/50mmHg 3.实验室检查∶血清钠120mmol/L,血浆渗透压250mmol/L
王某,男性,40岁,体重70kg,以“呕吐、腹泻伴发热、口渴、尿少4 天”为主诉入院。体格检查∶体温38.2℃,血压110/80mmHg,汗少、 皮肤粘膜干燥。实验室检查∶血清钠155mmol/L,血浆渗透压 320mmol/L,尿比 重 1.020. 立即静滴5%葡萄糖溶液2500mL/d和抗 生素等。2天后体温尿量恢复正常,但出现眼窝凹陷、皮肤弹性下降、头 晕、肌无力等症状。浅表静脉萎陷,脉搏110次/分,血压72/50mmHg, 血钠120mmol/L,血浆渗透压250mmol/L,血钾3.0mmol/L,尿比重 1.010.
Na为血浆中的主要阳离子,占血浆阳离子 总量的92%左右,其含量占总渗透压比例的 50%,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的主要因素
水和钠的正常代谢及平衡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 定的一个重要方面,水和钠相互依赖,彼此影响, 水、钠代谢紊乱相伴发生,单纯性水(或钠)曾 多或减少较为少见。临床上多可将水、钠代谢失 常分为: